登陆│注册一站通 │ 2012版 龙泉青瓷网 │ 新版域名 www.lqqcw.cn | ||||||||||||||||||||||
|
文章阅读
陶艺发展史——五大名窑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7-12-01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五 大 名 窑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大量烧制原始青瓷,到东汉烧制出成熟瓷器,以后瓷业不断发展,唐宋时进入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繁荣鼎盛时期,明、清时景德镇成为瓷器制造的中心。自唐以后,名家辈出,名窑林立,为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在古代优秀名窑中,主要有:烧制青瓷闻名的越窑、以烧制白瓷闻名的邢窑、以烧制釉下铁绘闻名的长沙窑和磁州窑、以烧制黑瓷闻名的建窑、以烧制紫砂陶器闻名的宜兴窑、以烧制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等闻名的景德镇窑,此外,还有官窑、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德化窑等等。它们之中有专供烧制朝廷日用和观赏品的官窑,也有烧造实用的普及品和观赏品为民众生活需要的民窑。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携手共进,推动了人类陶瓷制造技术的发展。 |
官窑一是指历代由朝廷直接掌管,专烧宫廷用器的窑厂;二是特指宋代官窑。宋代官窑有北宋徽宗政和年间设的作京官窑和南宋时在都城临安设的修内司和郊坛官窑。宋代官窑早期所烧的青瓷受法官窑的影响很大,明朝曹昭《格古要论》中说官窑特点是:“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上腺细润,包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法窑相类;有黑上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烧者,无纹路。”南宋叶黄《坦斋笔衡》中赞南宋官窑是:“澄混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人所珍”。 汝窑在宋文人笔记中屡屡提及,文献中常以汝官窑代称之,原因是北宋时曾一度烧制宫廷用瓷,但烧造时间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这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故民间一直流传一句俗话:“家有万贯,不如藏孜一件”。《坦斋笔衡》中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外播有之,法外循魁。”足见汝窑青瓷在宋代青瓷中的地位。《格古要论》言:“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 历代为朝廷直接烧御用瓷器的窑场甚多。例如:宋徽宗赵浩《大观条论》中说:“盏色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玉毫条指的是建窑产的 兔毫盏,由于帝王的好尚,曾一度承烧贡瓷,凡作贡条盏,刻以“供御”、“进法”字铭。唐代的邢窑产白瓷底刻“盈”字,大多进贡朝廷。五代至北宋期间定窑承烧部分宫廷用具,为了民间的区别,常在器具外底加“官”或“新官”等铭文刻字。钧窑烧制出如海棠红、玫瑰紫的窑变釉瓷,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制“宫和元宝”钱范,提示人们北宋后期该窑曾受命烧制宫廷用瓷,明代起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制造宫廷所用的各种瓷器,终使景德镇窑名冠个国,成为制陶中心。 |
均窑地址在今河南禹县,据说禹县在历史上曾是夏禹时的都城,文献中有夏启夺位后召集各部族首领在禹县的北门设“钧台”来举行盛会。考古资料显示:北宋至元时期窑场遍布禹县,共发现了百余处。钧窑始于唐,盛于宋,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状的异常釉色。这种釉含有少量铜,故烧制出的颜色不同于一般青瓷,往往青中有暖色调,色彩对比之美尤为悦目。铜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下进行烧成,由于釉中的铜氧化物的比例不同,使其产生红色,有了窑变的可能。使用铜氧化物对中国陶瓷釉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元、明、清景德镇窑也常用钢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例如:釉里红瓷、霎红釉瓷、郎窑红釉瓷等。钧窑的窑变釉色对以后瓷器上的釉色影响颇大,揭开陶瓷美学的新一页。在历史上,钧赛在明朝万历年间因避皇帝朱翊钧的讳曾改成为“均窑”。 |
定窑以烧白瓷闻名于世,兼烧酱釉、红釉、黑釉、绿釉等彩色釉瓷器。宋代时的定窑烧造物品种繁多,形状多种多样,其制作和装饰都刻意求精,无繁杂感,显示出了宋人情逸典雅的审美情趣。定窑器物的刻花、印花等装饰是宋代常见一种装饰手法,刀法刚劲有力,以刻划花卉纹为主,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定窑瓷在宋代外销上占有一定比例,在目前亚、非等国家都有不少出士。它曾对南北方的瓷窑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南宋至元初时的景德镇所产的青白瓷特点,除釉色泛青白与定窑有区别,其他的如器形、纹饰、覆烧方法等与定窑相似,故常有学者把此类瓷器称之为南定。 |
越窑主要生产青釉瓷,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顾况《茶赋》:“嚼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巨。”等都反映了越窑青瓷受人喜爱的情况。越窑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浙江省宁绍地区,唐代此地为越州辖区,故名。越窑烧造的青瓷,邢窑烧造的白瓷,构成唐代瓷器生产“南青北白”的格局。白瓷自北朝晚期出现,直至唐发展成熟。唐代陆羽在《茶经》中阐述茶具与菜汤的色泽关系时,曾把越瓷和邢瓷作了一个比较:“那瓷类银,越瓷类玉”,“那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窑白而茶色丹,越窑青而茶色绿”,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巨》诗:“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越窑和邢窑对陶瓷文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在历史上负有盛名。 |
收藏分享
龙泉青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① |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龙泉青瓷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 |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③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如:由于互联网的多次转载,造成文章的作者/来源丢失,如果有您的文章未注上名。),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龙泉青瓷网联系。 |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陶艺发展史——唐三彩 下篇文章:陶艺发展史——现代陶艺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龙泉青瓷网的观点或立场用户登陆
加载中……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