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青瓷新闻 >> 瓷器收藏与投资:龙泉青瓷见"黑马
新闻阅读

瓷器收藏与投资:龙泉青瓷见"黑马

作者:林山 | 来源:网络转摘 | 时间:2007-12-24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近年来,瓷器拍卖成交价排在前列的不是青花,就是彩瓷,这也使得投资者将眼光主要放在这两类瓷器品种上,并直接导致其价格的大幅上扬。瓷器市场上何处去寻找“黑马”呢?专家建议,投资者不妨关注青瓷。2003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就曾拍出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价格高达320万元港币。

 众所周知,龙泉窑青釉的粉青、梅子青是中国古代青釉艺术的巅峰之作,这是龙泉窑制瓷匠师们不断改良胎釉配方和制作工艺所取得的成果。早期龙泉窑青釉使用的是含钙量髙的石灰釉,其高温粘度小而易流动,烧成后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中后期,为了提高青釉美感,改石灰釉为石灰碱釉,由于釉内增加了钾钠成分,高温粘度大釉不易流动,同时采用多次素烧多次上釉的繁复工艺,形成釉层愈厚绿色愈浓的效果,其中将发色最美的分别喻为粉青、梅子青。

青釉鬲式炉源自于商周时期青铜鬲样式。据四川遂宁窖藏、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等出土、出海资料,以及对传世品的研究表明,龙泉窑青釉鬲式炉的烧造年代当为南宋后期至元代。上海长城月底将拍卖一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见图),此件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髙12厘米,板沿,短直颈,圆鼓腹,下承以三足,三足中部各有一小洞,是为防止烧造过程中,足部胎体过厚引起炸裂而特制的。炉整体造型端庄古朴,虽以青铜鬲为蓝本,然又融入了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两宋之际崇古慕古引为时尚,刊刻《先秦古器图》、《宣和博古图》的相继问世,激发了人们对古器投入极大的热情,此时,窑场的瓷工们再现历史新载体,创烧了以三代青铜器形为范本的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瓷仿青铜炉,还缘于宋代流行的焚香习俗。正是由于宋人对香的特殊喜好,使得宋代各窑场都有焚香炉具的生产,其中则以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鬲式炉为人们最爱。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以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莹润,釉色青碧如玉,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弥足珍贵,现多藏于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这件鬲式炉为粉青釉,整体色调淡雅中折射出静穆端庄,匀净中蕴涵着温润柔丽,一派“大家闺秀”之气,历经800年之久,仍熠熠生辉。由此可见一斑。

提交会员:admin | 浏览次数:
复制 】 【 打印
收藏分享
 
龙泉青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龙泉青瓷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龙泉青瓷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如:由于互联网的多次转载,造成文章的作者/来源丢失,如果有您的文章未注上名。),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龙泉青瓷网联系。
本网所有信息仅供交流学习之用,转载均注明出处(如有遗漏请指正),如果你不希望您的作品被转载,请来信我们将做删除。(admin@lqqcw.com)

>>相关资讯:

上篇新闻:龙 泉 窑(图)   下篇新闻:关于龙泉青瓷的研究
查看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龙泉青瓷网的观点或立场
品牌展示
相关新闻
  • 没有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