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 2023 - 6 48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用户名称:asmssm 会员等级:普通会员 青瓷币:9754 日志总数:173 评论数量:6 访问次数: 建立时间:2007-11-27
|
|
|
|
|
|
共有 1 篇日志使用了该 TAG 釉下彩 
青瓷王-连载(六)釉下彩[2010-03-29] │ 2010-03-29 |
釉下彩所谓“釉下彩”,是指在釉下进行彩绘,亦即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的釉,以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与瓷器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彩光润柔和,清淡雅致,同时,于彩在釉下,不易磨损,不易变色。但由于釉下彩的色料要经高温烧成,而能经受高温的色调并不多,所以它的品种远不及釉上彩那么丰富。釉下彩为唐代长沙窑所首创。它开始是釉下褐彩,纹饰也比较简单;然后发展为褐、绿两彩。宋元以后,便出现了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在内的许多新品种。青花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其特点是:只使用一种颜色,一次高温烧成,工序较为简便,因此在瓷器装饰上应用广泛。青花以明宣德所制为佳。其青料来源于国外的一种含钴矿石,叫作“苏泥勃青”。成化以后,开始使用本国青料如“平等青”、“珠明料”等。
现在发现的成熟的青花制品,为元代后期景德镇所烧造。青花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时上划时代的事件。从此,彩绘便成为主流,其他装饰技法如刻花、划花、印花等都退居次要地位。
标签:青瓷|釉下彩 |
|
作者:asmssm┊分类:陶瓷博文┊评论:0┊引用:0┊查看:1542 │ By: asmssm |
|
|
|
|
|